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

學團至教育部抗議:反對學費調漲,要求學費調降!


學團至教育部抗議:反對學費調漲,要求學費調降!
聯合行動新聞稿 2012.3.26

  「學費不該漲,根本該調降!」多個學生、工會與教師團體今日來到教育部前抗議,表達「學費應逐年調降」、「反對由大學自主調整學費」、「向資本課稅以擴充教育經費」的呼聲。並有遠自德國馬堡大學而來的學生運動者參與抗議,表達聲援跨國性「反學費運動」的呼聲。

  前往抗議的學生團體們,從今年二月開始,就密集舉辦論壇商討學費政策,嘗試提出完整的改革藍圖。對於學費問題,學團們的要求已不只是「學費凍漲」或「反高學費」,而是要求朝「學費逐年調降」、「免學費」等根本結構改革為目標。關於經費來源,學團主張要向資本課稅、或廢除財團的免稅、減稅措施,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,支付學費等勞動力再生產費用。並且,他們也反對日益商品化、市場化的高教發展模式。

  另外,對於教育部長近日發表的「學費調整將交由大學自主決定」,學團表達這是教育部不顧公共監督責任的惡質作法,恐將助長大學朝向「法人化」(企業化)。而關於教長的「漲公校學費,以『教育券』補貼私校清寒學生」主張,也遭學團質疑是「挖東牆,補西牆」,沒能解決問題,甚至有「分化」學生之嫌。在教育部前,不分公私立大學的學生都表達反對聲音:「要降,就是公私立一齊調降學費!」

  面對教育部,學團提出三項訴求:

一、反對學費調漲,要求逐年調降。

  學團指出,台灣的大學學費長期以來居高不下,已造成人民巨大的負擔。根據研究,平均每位大學生念一年書的學習成本在23萬之高(含學費、住宿費、生活費),佔目前家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(約77萬元)的33%之多。四年下來高達百萬的經費,使得目前大學生、高中職生每年已有40萬人以上申請就學貸款,還沒出社會就揹負巨額債務,苦不堪言。

  然而,大學畢業的起薪卻是持續下降,從2000年的28,000元,降到如今的26,000元。計入物價高漲,實際上起薪降了14.7%之多。但不念大學,更難以找到穩定的工作。如今,念大學已不可說成是一種「投資」,反而不過是種要被迫付出的「成本」、甚至是種「剝削」:得利的是能取得大量廉價技術勞力的企業主們,學生和家長卻要自行承擔訓練、競爭的鉅額費用,被迫落入「青年貧窮化」的窘境。因此,學費問題不是「漲多少」、「如何漲」的問題,而是根本早該逐年調降,減輕人民壓力的問題。這樣的改革該是不分公私立學校,應立刻進行的。

二、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,反對大學法人化
  日前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未來將使學雜費回歸大學決定,學雜費未來不再是由教育部決定,教育部只是扮演核備角色,學團指出教育部如此將學費決策權力下放的行為,違反了大學法第35條:「大學向學生收取費用之項目、用途及數額,不得逾教育部之規定。」,教育部公然瀆職其公共監督的角色,全體體納稅人難以縱容!  

  學團表示,調漲學費議題的核心原因並非「合理反映教學成本」,而是因教育部近十幾年來逐漸減低對大學補助,各校必須自籌財源所致,教育部應對高等教育經費問題進行整體性的規劃,而非任由各學校自主「開價」。  

  蔣偉寧部長欲推行的「學雜費各校自主」,即是「法人化(自主治理)計畫」的內涵之一(教育部今年欲從成功大學與金門大學率先試辦),教育部將撤出其監督與主責之項目,大學將如同營利之法人單位,教育將成為商人喊價的商品,除了擁有自行調漲學費的權力外,大學教育服膺於企業與其資本主義邏輯,學術自由遭入侵,課程設計與教學將受控於外部利益團體,將使大學教育之多元意義遭抹煞。  

  「教育是個人投資」、「大學是私有財」、「使用者付費」、「學費自主才有競爭力」……等等似是而非的口號充斥在我們身活周遭,但這都無法掩飾起大學教育已逐漸私有化、商品化的事實,學團呼籲教育部應從公共性的視野來保障全體國民之受教權,而非透過撤出公共監控與進行法人化政策,讓大學淪為需付出高額費用與債務才能使用的「教育BOT」。

三、對資本課稅,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。

  講到學費調降,甚至達到免學費,政府總是說「沒錢」、財政困難。然而,其實問題不是沒錢,而是政府圖利財團、不願向資本課徵應有的稅收使然。

  教育除了提升公共知能外,實際上最主要的功能,還是在於技術勞力的訓練。台灣隨著高教擴張、勞力品質提升,企業主們在過去享受到大量廉價的技術勞力,使得其營收利潤佔我國GDP的比例,自1990年從29.62%,上升到2010年的35.35%。然而,在該段時間哩,受雇者儘管平均受教育年數不斷延長,集體薪資佔GDP的比例卻是從51.71%,下降到44.55%這一來一往顯示,企業因為優質人力而提高了生產力與利潤,卻絲毫沒有反映在受雇者的薪資身上(可參考附件一,取自行政院主計處,「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」)。而人們日益要拿自身微薄的薪資,來補貼不斷高漲的學費與教育費用。

  因此,要向資本們課徵這筆剝削勞工而來的巨額利潤,用以償付人們支付的教育訓練費用,不但合理,也合乎事實的公平分配。舉例來說,只要從資本每年四兆八千億的營業利潤要求2%的稅收,每年就有增加1000億元的稅收,可用於擴大公共教育經費。或者透過廢除圖利財團的減稅、免稅措施,也可達到此效果。根據教育部自身表示,若要「補貼私校大學生,使其學費等同於公校大學生」,每年僅需455億;若要完全「免學費」,也僅需約1200億,不過佔我國GDP1%而已。很明顯,台灣早已有能力是免學費國家,政府「非不能,是不為」而已。政府不願這麼做,反映的只是它的階級屬性:「沒錢」不過是因為要拿錢補貼資產階級、不願向資本課稅,繼續正當化剝削工人階級的藉口罷了。

  總結而言,學團們將長期持續為此訴求努力,並將進一步與教師、家長、勞工、社運團體串聯,為免於剝削的環境而努力。

新聞聯絡人:
董泓志(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)0935-080-571
侯玠瑋(反大學法人化陣線)        0939-283-575
施彥廷(台大學生會)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0919-668-938

訴求:
一、反對學費調漲,要求逐年調降
二、抗議教育部違法下放學費決策權,反對大學法人化。
三、對資本課稅,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。

共同發起單位:
反大學法人化陣線、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、台大學生會、師大人文學社、長庚庚云、亞大不學無術丈量室、東海人間工作坊、東吳大研社、台大研究生協會、陽明有意思、成大原交社、政大種子社、邊緣之聲、台大大新社、清大基進筆記、中正牧夫們、成大零貳社、行南、台大女研社、高大蚵仔寮集思社、輔大黑水溝社、清大學生會、台大工會、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、團結工聯(新高市產業總工會、台南市產業總工會、苗栗縣產業總工會、新竹縣產業總工會、桃園縣產業總工會、台北市產業總工會、宜蘭縣產業總工會、台塑關係企業工會聯合會、中華電信工會、全國自主勞工聯盟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